虏酒千钟不醉人,胡儿十岁能骑马:高适《营州歌》全诗赏析
虏酒千钟不醉人,胡儿十岁能骑马:高适《营州歌》全诗赏析
营州歌 高适
营州少年厌原野,孤裘蒙茸猎城下。
虏酒千钟不醉人,胡儿十岁能骑马。
注释
营州:唐代东北边塞,治所在今辽宁朝阳。
厌:同“餍”,饱。这里作饱经、习惯于之意。
虏酒:指当地少数民族酿造的酒。
胡儿:少数民族的孩子。
狐裘: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较珍贵的大衣,毛向外。
蒙茸:毛乱的样子。
译文
营州一带的少数民族青少年习惯于在原野上生活,他们十岁时就学会了骑马,穿着毛茸的狐皮袍子,在城外打猎,他们个个性格粗犷豪放,喝起酒来千钟也不醉。
赏析
唐代东北边塞营州,原野丛林,水草丰盛,各族杂居,牧猎为生,习尚崇武,风俗犷放。高适这首绝句有似风情速写,富有边塞生活情趣。
从中原的文化观念看,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镇附近的原野上打猎,似乎简直是粗野的儿戏,而在营州,这些却是日常生活,反映了地方风尚。生活在这里的汉、胡各族少年,自幼熏陶于牧猎骑射之风,养就了好酒豪饮的习惯,练成了驭马驰骋的本领。即使是边塞城镇的少年,也浸沉于这样的习尚,培育了这样的性情,不禁要在城镇附近就犷放地打起猎来。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似属儿戏的城下打猎活动的特殊现象,看到了边塞少年神往原野的天真可爱的心灵,粗犷豪放的性情,勇敢崇武的精神,感到新鲜,令人兴奋,十分欣赏。诗中少年形象生动鲜明。“狐裘蒙茸”,见其可爱之态:“千钟不醉”,见其豪放之性:“十岁骑马”,见其勇悍之状。这一切又都展示了典型的边塞生活。
这首绝句的艺术特点是构思上即兴寄情,直抒胸臆;表现上白描直抒,笔墨粗放。诗人仿佛一下子就被那城下少年打猎活动吸引住,好像出口成章地赞扬他们生龙活虎的行为和性格,一气呵成,不假思索。它的细节描写如实而有夸张,少年性格典型而有特点。诗人善于抓住生活现象的本质和特征,并能准确而简炼地表现出来,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边塞情调。在唐人边塞诗中,这样热情赞美各族人民生活习尚的作品,实在不多,因而这首绝句显得可贵。
-
- 王禹偁:春居杂兴
-
2024-06-23 01:45:12
-
- 陈与义《登岳阳楼》全诗及翻译
-
2024-06-23 01:42:26
-
- 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:王湾《次北固山下》翻译赏析
-
2024-06-23 01:39:39
-
- 诗经:赉
-
2024-06-23 01:36:52
-
- 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:张继《枫桥夜泊》赏析
-
2024-06-23 01:34:05
-
- 陆游的爱国诗
-
2024-06-23 01:31:18
-
- 描写初春景象的诗句
-
2024-06-23 01:28:31
-
- 杜甫:古柏行
-
2024-06-23 01:25:44
-
- 山河破碎风飘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
-
2024-06-23 01:22:56
-
- 刘禹锡浪淘沙的诗意
-
2024-06-23 01:20:09
-
- 以无厚入有间,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
-
2024-06-23 01:17:22
-
- 敌军围困万千重,我自岿然不动:毛泽东《西江月·井冈山》
-
2024-06-23 01:14:35
-
- 描写寒冷的诗句
-
2024-06-23 01:11:49
-
- 描写春花春草的诗句,草色青青柳色黄
-
2024-06-23 01:09:02
-
- 表示后悔的经典诗句
-
2024-06-23 01:06:15
-
- 陆游:春残
-
2024-06-23 01:03:28
-
- 毛泽东:渔家傲·反第二次大“围剿”
-
2024-06-23 01:00:41
-
- 《子夜冬歌》全诗翻译赏析:夜久频挑灯,霜寒剪刀冷
-
2024-06-23 00:57:55
-
- 岁寒三友的诗句
-
2024-06-23 00:55:08
-
- 顾城的经典诗句
-
2024-06-23 00:52:21